縮釉
來源: 發布時間:2023-04-22 瀏覽量:6297
縮釉在陶瓷生產過程中,由于多種原因,往往在燒成后有釉的產品表面上會出現局部無釉缺陷,即縮釉。
縮釉形成的原理
一般來說,在陶瓷釉面上所顯示的縮釉缺陷可在燒成前或燒成中引起。通常,在達到瓷器的燒結溫度時,釉料應該完全液化并流動均勻地覆蓋表面。當釉溶化后,陶瓷的某些部位沒被釉料覆蓋導致了在燒成后的產品某些無釉部位。如果釉特別稠(粘度大),在燒成中它就不能平滑地在產品表面流動。在某些地方,釉料就會聚集成堆或有時會在釉面出現大量裂紋。實際上,這些并不是裂紋,只是釉料沒有流動。當釉料由于表面張力的不能很好地流動,釉料不能流動到的部位便顯露出坯體,就會產生"縮釉"。有時當釉表面趨向于聚集或卷縮時,整個釉面層會裂成釉珠狀。
形成縮釉的幾個原因:
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可能導致縮釉。
(1)釉料干燥時收縮過大;
(2)釉料顆粒過細;
(3)釉層過厚;
(4)釉料熔融時的粘度和表面張力
(5)釉料對坯體表面較弱的附著力;
(6)不正確地使用釉料;
(7)坯體方面的原因;
(8)燒成溫度、燒成條件以及窯爐的氣氛;
(9)釉料中所加入的色料的影響;
(10)釉料的化學組成;
(11)坯釉之間的結合力;
(12)ZnO的影響。
形成縮釉的主要原因
形成縮釉主要原因有兩個:其一是釉料中的灰塵和釉料本身的收縮。有些釉,特別是那些含氧化錫的釉,如果釉施得過稠,或施在一個臟的表面上,將會縮起,變成較大的結塊。在高溫胎體涂上了粘度較高的釉料時,會產生針眼狀的露胎縮釉點,其原理如下:當窯溫升至1300°C左右時,胎體中部分原料進行化學反應,并逐步完成燒結。反應中產生較多的氣體,主要是氧氣、二氧化碳和少量二氧化硫。在胎體加溫至1300°C的同時,胎表面的釉料同時在1300°C的溫度下,并進入熔融狀態,熔融狀態的釉料呈液膜,緊貼在燒結狀的胎體表面。當胎體內釋放出的氣體逸出釉面時,即在釉里產生大量氣泡。如果氣泡聚集較大,釉的粘度又較高,逸出的地方就產生露胎的縮釉點。有的呈針眼狀,在瓷器的轉角處積釉很厚,縮釉面會較大。
第二個主要原因是釉料中塑性成分含量太多了,以至在干燥期間,釉層收縮過于嚴重,產生微細裂紋,使釉面開裂。在燒成過程中,易形成釉堆,結成塊狀,而不能均勻地熔融覆蓋坯體。這種缺陷經常出在素燒過的坯件上。
相關文章
感受中國古代銅鏡文化
“鏡子”這種日常用品,原來也可以成為工藝品嗎?也可以成為一種文化的載體嗎?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我們的中國古代銅鏡,是如何在鏡子這一塊小小的方寸之地,展放出絢麗的文化之花的。 我國的銅鏡發展的比較早,歷史 ...
2022-06-22 09:00:01

漢代銘文銅鏡值多少錢
關于“漢代銘文銅鏡值多少錢”這個話題,一直熱度不減,很多藏友對銅鏡的關注度超過其他藏品。而業內人士也表示,銅鏡本身的價值就很高,尤其是年代久遠的銅鏡,在歷史價值、收藏價值等方面,更是要遠超很多藏品。那 ...
2022-07-10 18:00:01

古代皇帝收藏把玩銅鏡的故事
自上古時代起,鏡子便是貴重的照容用具。除可端正衣冠,明亮光潔的鏡面與日月同輝,鏡子遂成為能驅除不祥的法器。光照反射的特性被進一步引申,明鏡便有了鑒古知今的歷史意味。 宋徽宗率先把銅鏡:編入古器圖譜 ...
2022-05-24 12:00:01

銅鏡作偽手段以及鑒別方法
仿古作偽 識別仿古鏡首先要了解仿鏡的類型、仿鏡的時代,特別是找出不同時代仿鏡的特征和規律。 仿鏡的時代 所謂仿鏡的時代,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我國什么時候開始制作仿古鏡?二是仿鏡中仿制哪些時代的鏡子? ...
2022-06-22 09:00:01

古代銅鏡價值的判斷方法
銅鏡是古人用來妝飾理容的一種生活用品,集觀賞、實用、珍藏于一身,堪稱我國古代文化遺產中的瑰寶。那么,我們如何才能收藏到稱心如意的銅鏡呢? 在收藏界存在這樣一個共識:真正的收藏佳品必然是具有很高的藝 ...
2022-05-24 12:00:01

仿古銅鏡的作偽方法
仿古行為源自復古思想,復古思想從孔子初啟。孔子自稱“信而美古”,“好古敏以求之”。崇古不僅成為儒家思維的重要內容,也成為中國文化的主要內容。表面上看是崇拜“古之制”,實際上是崇拜“古之敘”,而最根本的 ...
2022-05-24 12: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