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郎窯紅 其實有幾十種顏色(紅)
來源: 發布時間:2023-06-14 瀏覽量:5971
康熙郎窯紅探秘
2016 5.7日 小陸說收藏 微信:15605738881
單色釉瓷器往往以釉的顏色分類,顧名思義為胎外施一種色彩的器物。大的有青釉、白釉、紅釉、藍釉、黃釉、綠釉、黑釉。小的分得更細一點,青釉中有粉青、天青、豆青;白釉中有甜白、青白;紅釉中有霽紅、牛血紅、豇豆紅等。
我們知道不同色澤的釉是分別以不同的金屬元素中含量多少來作為呈色劑,諸如鐵、銅、鈷、錳、銻等。因此,它們在窯內不同的燒成氣氛下就會出現不同的顏色。根據出窯后瓷器的釉色色階的變化,色彩濃淡不一,可能有數種,數十種或不下百余種的變化后的稱呼。譬如最流行的紅色,稱呼就有祭紅、霽紅、積紅、牛血紅、醉紅、雞紅、寶石紅、朱紅、大紅、鮮紅、抹紅、珊瑚紅、胭脂水、胭脂紅、粉紅、美人祭、豇豆紅、桃花浪、桃片紅、海棠紅、娃娃臉、美人臉、楊妃色、淡茄、云豆、均紫、茄皮紫、葡萄紫、玫瑰紫、乳鼠皮、柿紅、棗紅、翻紅、肉紅、羊肝、豬肝、蘋果綠、蘋果青等等。所有這些細致微妙的色彩變化,自古到今勾起多少文人雅士去苦思冥想,拍案叫絕。
歷史上古玩一直被譽為“成人的玩具”,它包含著大量的信息、知識、文化和美感,同時也向人們敘述著昨日先人們發生的故事,其中奧妙讓人們深入其中流連往返:同時也無不向人們提出難以窮盡的挑戰,好像任何人都不可能一次性明了它的全部內涵。因此,其迷人的魅力也就歷經不衰。
清代乾隆皇帝是古瓷器收藏狂熱的癡迷者,對唐宋名貴瓷器大肆收羅,再陳設于宮廷,日夜相伴賞鑒。對郎紅器也情有獨鐘,曾賦詩贊美:“暈如雨后霽霞紅,出火帶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擬,西方寶石致難同。插花應使花羞色,比盡翻嗤畫是空”。

郎窯紅釉釉泡較大而閃閃發亮,且不稠密,釉清澈透亮有垂流現象。郎窯紅一般外壁施紅釉,內壁施白釉、米黃色或微泛青色的白釉。底足釉呈米黃色,或呈淺綠色,俗稱“米湯釉”與“蘋果青釉”,少數有本色紅釉底。紅釉層是生坯掛釉,多次施釉,高溫一次燒成。 小陸說收藏 微信:15605738881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銅是一種很活躍的元素,在不同的燒制氣氛下,銅的呈色是不一樣的。如果燒成良好的還原氣氛,就呈紅色,如不是還原焰而是氧化焰,燒成瓷器的釉就是綠色。正常的銅紅是在還原氣氛下的呈色,但由于古代窯火、窯溫等控制并不是很精密,常常會出現燒制失敗。如果氣氛控制失誤,使窯內呈氧化氣氛,銅則會呈層次不同的青綠色,郎窯同樣也存在這樣的問題。所以就出現了傳世的“郎窯綠”或稱“綠郎窯”,又有一種器里釉為紅色而器外呈淺綠色的稱為“反郎窯”,這些就是當時流傳下來的郎窯紅器的變異類。“郎窯綠”器的特點與郎窯紅器基本上是一致的,可以用相同的原則加以鑒定,而“反郎窯”器則多為水盂等小型器,數量極其稀少。
郎窯紅釉器,其時代特征。
一:是胎骨潔白細密而堅硬,比較敦實,手感極好,大件作品相當厚重,精巧玲瓏的薄胎作品較少,釉面玻璃光澤強烈,清澈透明;足底露胎處有火石紅;
二:口沿有人為涂有粉質的粉白釉或漿白釉以此來仿造“燈草口”口沿多有破泡;
三:是修足有平切式、平切棱角略圓式、滾圓式或為里收外斜削的二層臺式;四:是器身紅釉與足端露胎處有一條白色線;五:是器型獨特如盤、水盂、渣斗等圓器,觀音樽、油鎚瓶,笠式碗等琢器都是康熙時極為流行的造型;六:是大多數無款,偶有青花寫款、福、壽、大清年制。


小陸說收藏 微信:15605738881

四:郎紅釉流動性大,口沿下因此顯露青白色胎體,此“脫口”為郎紅典型特征,底足有深褐色的積釉,稱”垂釉”,但流釉一般不過足,稱“脫口垂足郎不流”。
五:郎紅的釉層內都開大紋片,有流淌形成的牛毛紋
六:郎紅的釉色鮮紅艷麗,由于銅紅釉流動性大,上下左右釉色變化活潑,靈動,釉色濃處好像牛血初凝,而紅釉稍薄便會出現如雞血一般鮮紅,再薄一點的呈蘋果淡紅色或灰褐色。
郎窯紅,祭紅,鈞紅呈色機理基本相同,可是它們的外觀狀態及工藝燒成條件都所不同。從色調風格,釉面特征及燒成條件的要求看,鈞紅與郎窯紅有非常近似的地方,可是它們兩者的釉料組成及工藝制備情況卻相距很遠,與此相反,祭紅與郎窯紅無論從色調風格,釉面特征及燒成溫度等均有顯著的不同,可是它們的釉料配合及工藝情況都比較相近。
由于康熙郎窯紅釉瓷器的珍貴,物罕而價昂,因此后世仿造者比較多,有些仿得很高超,幾乎可以亂真。但仿品是無法擺脫它的時代特征的,與真品是不同的。通常“郎窯紅“仿品多為民國時仿制,也有采用雍正時的仿哥釉器再加綠釉或干脆加彩來仿康熙各色郎窯器的。其仿品一是釉面多出現白色星點;二是上半部釉色與下半部釉色反差較大,不協調;三是胎質較松不甚密;四是分量過輕或過重;五是器型沒有康熙時的典雅端莊;六是口沿和圈足的工藝不一樣。只要細心觀察對照,仿品和真品還是可以區分的

郎窯紅釉瓶__H36cm
郎窯紅釉瓶_正觀堂藏品_H36cm。郎窯紅為康熙晚期郎窯名品,其仿宣德寶石紅釉而成,而燒成極為不易,故釉色變化萬千。區別于正燒郎窯紅釉的厚潤醇穆,此器之釉色則別有一番景致,其頸部及近足聚釉處釉層肥厚,而其余部位則相對稀薄,形成鮮明的對比和層次的變化,特別是瓶腹的白色斑點十分引人注目。

郎窯紅大碗__D20.5cm 小陸說收藏 微信:15605738881
郎窯紅大碗_和合文苑藏品_D20.5cm。此碗口沿外撇,深腹,圈足,胎體堅致,內外均施紅釉,釉面肥厚,釉色呈深紅色,色澤深沉凝重,令人稱道。 郎窯是清代的官窯之一,即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1705-1712),江西巡撫郎廷極督理監燒的御窯。
郎窯紅,即郎窯燒制的銅紅釉瓷器。
郎窯的產品除郎窯紅外,還有郎窯綠,郎窯蘭釉及描金、郎窯青花、五彩等。而郎窯的最大成就是恢復了明中期失傳的銅紅釉燒造技術,成功地燒成著名的郎窯紅。
以銅原料作為著色劑,早在漢代的鉛綠釉陶器上就使用過,鉛綠釉就是銅在低溫氧化焰中的呈色。高溫銅紅最早出現在唐代的長沙窯,另在唐長沙窯和宋代均窯中還作紋飾使用過。真正燒成渾然一色的銅紅釉瓷器始于元代的景德鎮窯,釉色為暗紅色。它為后世銅紅釉的發展打下了基礎。到明早期的永樂、宣德年間景德鎮窯才真正燒成通體鮮紅的高溫銅紅釉瓷器。可是到明代中期這種燒造技術就失傳了。直到200多年前的清代康熙朝,在郎窯中才又成功地燒制出高溫銅紅釉瓷器
據余所知郎紅有以下幾個特點:
1)有燈草芯
2)釉色上淡下濃
3)淌釉不過足,在近圈足處聚為整齊的黑紅色釉
4)內外開片
5)底為米湯底,或蘋果青底
6)玻璃光澤很強
7)釉濃處如初凝牛血
9)無款
郎紅的底還有兩大特征:
1、紅釉和胎的交際處有一條青白帶綠色的釉線,不管是過去還是現代都是沒辦法仿的。
2、真品底部一般多有紅斑。
郎紅還有個重要的特征就是口沿有氣泡而且有氣泡破裂的現象。反而在器身幾乎找不到釉泡!
清中晚已降釉泡漸多 到民國仿品就完全走樣了。
葉佩蘭女士在相關文章中說道:郎窯紅的底足有“....平切式,平切棱角略圓式,滾圓式或為里外斜削的二層臺式”。
郎紅的仿品主要是在民國時期,也有用雍正時期的仿哥器加綠釉或者干脆加彩仿各色郎窯器的,其仿品一是釉面多出現白色星點,二是上下半部釉色反差大,不協調,三是胎松,四是口和足的工藝不一樣。是可以區別的。 郎窯紅是銅紅釉中較鮮艷的一種,其釉面光潔透亮,有玻璃質感,開紋片并有牛毛紋,釉色深淺不一。色深者紅艷,有“明如鏡、潤如玉、赤如血”的特征,其釉色瑩澈濃艷,仿佛初凝的牛血一般猩紅,光彩奪目。色濃者泛黑,色淺者粉紅,色淡者暗褐。
郎窯紅器里釉有米黃色、微青色、白色三種,均開有紋片。
郎窯紅器足底釉有米湯色,蘋果青色,均顯露紅色的斑暈,偶然也有紅釉底和白釉底。
郎窯紅器有單層釉和雙層釉兩種。雙層釉是沒有“脫口”現象的,單層釉者其口沿釉在高溫中往往下垂流,使口沿顯露胎骨之色,一般呈白色、米黃色、淺紅色或淡青色,形成了“脫口”。由于釉逐漸垂流,使器物上半部釉色淺淡,下半部釉色深艷,形成了“垂釉”。但因為制作工藝精湛和掌握好火候,使郎窯紅器垂釉一般均不過足,稱之“郎不流”。統稱“脫口、垂釉、郎不流”,這是郎窯紅器的鑒定要點。但是“郎不流”也不盡然,根據耿寶昌先生的調查統計,約有15%是流釉過足而稍加修整的,但與后世窯變釉的斬足現象又有程度不同的區別。
郎窯紅釉器,在其他方面也都具有康熙朝的時代特征。一是胎骨潔白細密而堅硬,足底露胎處有火石紅;二是口沿涂有粉質的粉白釉或漿白釉,且多有破泡;三是修足有平切式、平切棱角略圓式、滾圓式或為里收外斜削的二層臺式;四是器身紅釉與足除露胎處有一條白色線;五是器型獨特如觀音樽、油鎚瓶,笠式碗等都是康熙時極為流行的造型;六是大多數無款,偶有青花“福”、“壽”、“大清年制”款。小陸說收藏 微信:15605738881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銅是一種很活躍的元素,在不同的燒制氣氛下,銅的呈色是不一樣的。正常的銅紅是在還原氣氛下的呈色,但由于古代窯火、窯溫等控制并不是很精密,常常會出現燒制失敗。如果氣氛控制失誤,使窯內呈氧化氣氛,則銅則會呈層次不同的青綠色,郎窯同樣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傳世的郎窯器有所謂的“郎窯綠”或稱“綠郎窯”,又有一種器里釉為紅色而器外呈淺綠色的稱為“反郎窯”,這些就是當時流傳下來的郎窯紅器的變異類。“郎窯綠”器的特點與郎窯紅器基本上是一致的,可以用相同的原則加以鑒定,而“反郎窯”器則多為水盂等小型器,數量極其稀少。
由于康熙郎窯紅釉瓷器的珍貴,物罕而價昂,因此后世仿造者比較多,有些仿得很高超,幾乎可以亂真。但仿品是無法擺脫它的時代特征的,與真品是不同的。通常“郎窯紅”仿品多為民國時仿制,也有采用雍正時的仿哥釉器再加綠釉或干脆加彩來仿康熙各色郎窯器的。其仿品一是釉面多出現白色星點;二是上半部釉色與下半部釉色反差較大,不協調;三是胎質較松不甚密;四是分量過輕或過重;五是器型沒有康熙時的典雅端莊;六是口沿和圈足的工藝不一樣。只要細心觀察對照,仿品和真品還是可以區分的。
實踐經驗表明,極大多數玻璃釉容易出現開片。所謂“玻璃釉”就是玻化比較完全、具有較強玻璃質感的釉。郎窯紅就是一種玻璃釉,且釉層較厚,故易出現開片。祭紅釉的玻化程度較差,釉層中存在大量氣泡、析晶及殘留石英等,它們能夠阻止裂紋的延伸。除此以外,祭紅釉的胎釉配方合理,不會因胎釉膨脹系數不匹配而產生開裂。由于采取了合理的工藝措施,所以祭紅釉不容易出現開片。
郎窯紅釉器,康熙朝的時代特征。一是胎骨潔白細密而堅硬,足底露胎處有火石紅;二是口沿涂有粉質的粉白釉或漿白釉,且多有破泡;三是修足有平切式、平切棱角略圓式、滾圓式或為里收外斜削的二層臺式;四是器身紅釉與足除露胎處有一條青白帶綠的色線。
康熙圈足
1)平足,沙底無釉偶有淺顯或深重的螺旋紋
2)寬厚圈足,見于早期器物,斜削呈里低外高狀,也有平切硬折角的,同時還有較寬厚圈足。窄的斜足,平切足。
3)雙圈底足外墻著地,里墻懸空。
4)二層臺底 多見于琢器
5)拱壁底多見于筆筒
相關文章
民國雙旗幣值多少錢
不同朝代的錢幣各有其特色韻味,很有品鑒價值,因此很多收藏家都特別喜歡收藏錢幣銅幣,其中民國雙旗幣一度引起收藏熱。民國成立以后,依然繼續流通使用銅元作為錢幣,只不過將名稱從“銅元”改為了“銅幣”,并且龍 ...
2022-07-16 12:00:01

建盞所用陶土有何不同
建盞是采用建盞當地特有的泥土制成鐵胎的,以當地釉石加入草木灰制成釉水,再經過窯爐內一千三百多度的高溫燒制而成。窯工制作建盞靠山吃飯,就地取材。熟悉建盞的朋友都知道,燒制建盞的陶土和其他陶土最大的區別在 ...
2022-07-19 12:00:01

難求的宣德爐到底價值多少
明中期“大明宣德年制”蚰耳爐2015成交價:RMB4,600,000文-孺子牛老師【13488968498】宣德爐最早叫做宣德鼎彝器。介紹宣德爐最主要的有三本圖譜,分別是明代呂震撰《宣德鼎彝譜》《宣德彝器圖譜》和明代呂棠撰《宣德 ...
2022-05-25 18:00:02

大清銅幣到底是否稀缺,有收藏價值嗎?
您好,大清銅幣的存世量是非常大的,更具個人愛好來收藏,喜歡他的有他就是有收藏價值,如果不喜歡他的人,就會考慮變賣,只會關系的他能值多少錢。 收藏銅幣的藏家會去研究品種和版別,只關系他值多少錢,最后還有 ...
2022-05-29 09:00:00

民國銀圓購買力最真實解讀
由于清末民初的幣制混亂,市面上流通的壹圓銀幣的種類十分之多,而“大洋”則是這些壹圓銀幣的統稱,又稱為“銀圓”,其主要包括:墨西哥鷹洋、清代龍洋、民國大頭、小頭、船洋等。如今作為收藏品,這些銀元的市值根 ...
2022-05-31 18:00:01

宋代鈞窯瓷器鑒定技巧
由于社會進步,宋代制瓷業蓬勃發展。當時號稱五大名窯的“汝窯”、“鈞窯”、“定窯”、“哥窯”、“官窯”生產的瓷器,是民間日常生活用品的主要來源。此時,眾商賈為了適應民眾生活需求,將瓷器源源不斷地銷往民間 ...
2022-07-20 09: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