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背景看金朝瓷器的發展
來源: 發布時間:2023-08-08 瀏覽量:2896
在九百年前,金朝在我國東北地區建立,在十幾年后它成功的滅掉了遼國,其管轄范圍進一步的擴大到華北地區,繼而又滅掉了北宋,并由此誕生了歷史上著名的靖康之難。隨著金與南宋的議和,南宋稱臣并向大金“歲幣”。隨著1153年大金遷都至燕京,此時先進的生產力尤其是宋瓷先進的制作技術被大金王朝所認可,并開始了模仿,此時金朝瓷器才開始了它的發展。
在我國歷史上,關于金朝瓷器的相關研究其實并不多,其主要原因在于自建立到滅亡也就一百多年時間,而且在發展前期還經歷著混亂,其本身的手工業發展落后,到政局穩定再到生產逐漸恢復,期間也是經歷了很多年的歷程。還有一些原因在于在文人的正統思想下,他們認為歷史戰爭的破壞性巨大,他們認為金朝滅宋毀掉了所有窯口,存世的瓷器均為北宋所燒制。但隨著金朝瓷器資料的不斷出現與研究,古玩行業專家發現,其實金朝為了生活,北方四大窯口均有所保留,而且還燒制了不少的瓷器,例如目前我們發現的定窯,鈞窯,磁州窯,大官屯窯,觀臺窯等窯口,而且還有它自己的特點。
在金太宗時期開始,他們不斷的吸收前朝優秀的文化,逐漸放棄他們本身半游牧半定居的生活模式,開始定居狀態,此時他們重農務本,實現了手工業的迅速發展,其制瓷行業也獲得到了超前的發展。在這一段時期,瓷器的燒制造型精美,線條流暢,釉色溫和,精品瓷器完全可以媲美北宋時期。
在金朝瓷器的品種中,它的樣式還是很多的,例如常見的罐,碗,瓶,盆,盞,壺,也有不少的尊,俑,小興玩具等。在這些金朝瓷器當中,白釉黑花裝飾花紋明顯的描繪在瓷器的明顯位置,這一特色代表了它的新高度。而三系,四系的帶系罐子可系繩子,以及瓶身全部帶棱的雞腿瓶等,滿足當時居民生活需求的瓷器造型則代表了它的獨特性。
據研究,金朝瓷器的發展分為兩個階段,其前期在遷都之前,這一時刻瓷器的制作比較粗糙,內含雜質較多,燒結程度低,器身上紋飾描述粗放不羈,線條較少。其后期為遷都燕京之后,此刻瓷器的燒制開始融入宋代技術,瓷質精細,胎料干凈,胎骨多樣,紋飾更加豐富,部分瓷器也開始帶有款識,燒制工藝堪比北宋。
金朝瓷器精品鑒賞及價格參考:
1:北宋/金磁州窯白地黑花魚藻紋小口瓶,尺寸:高25.1厘米,估價:USD 500,000 ~ 700,000,成交價: USD 1,752,500 ,成交時間:2018.03.22,拍賣公司:佳士得紐約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8年3月拍賣會。
2:金鈞窯天藍釉膽式瓶,尺寸:高23厘米,估價:RMB 800,000 ~ 1,200,000,成交價: RMB 1,437,500 ,成交時間:2015.06.07,拍賣公司: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北京保利2015春季拍賣會。
此件膽式瓶器身長頸,頸部上寬下窄如喇叭形,圓腹下垂,口沿處釉薄微顯胎色。因腹部像懸膽狀及口部以下似鵝頸狀,亦有稱謂“膽式瓶”。通體施天藍釉至足底,釉質凝厚滋潤,通體釉面布滿小開片,有如天藍釉色翠沁其上,賞心悅目,古韻十足,正合寂園叟《陶雅》中曰“鈞窯之紫,汗浸全體,暈成一片”之雅品。
3:金-元黑釉醬彩撇口瓶,尺寸:高25.5厘米,估價:RMB 500,000 ~ 700,000,成交價: RMB 1,058,000 ,成交時間:2016.12.05,拍賣公司: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北京保利2016秋季拍賣會。
黑釉撇口瓶,長頸溜肩,高圈足沈穩敦厚。通身施釉,黑釉及紫金釉相互交融,釉光亮麗,兩色釉交融壹體,觀之好似霧水氤氳,渾然天成。器身了無紋飾,不致喧賓奪主,作為茶室中的插花名器流傳于世,同時極具當代藝術氣息。
黑釉瓷流行于宋明時期,與當時社會盛行斗茶、賞花有密切關系。斗茶可品鑒茶的品質,賞花也是高雅的藝文活動。高濂的《遵生八箋-燕閑清賞箋下卷》有:“瓶花之具有二用,如堂中插花,乃以銅之漢壺,大古尊罍,或官哥大瓶如弓耳壺,直口敞瓶,或龍泉蓍草大方瓶,高架兩旁,或置幾上,與堂相直”。在花瓶的大小選擇上,袁宏道的《瓶史》中記載有:“然花形自有大小,如牡丹、芍藥、蓮花、形質既大,不在此限。嘗聞古銅器入土年久,受土氣深,用以養花,花色鮮明如枝頭,開速而謝遲,就瓶結實,陶器亦然,故知瓶之寶古者,非獨以玩。”由上記兩則可窺見明代文人雅士對插花的講究。
4:北宋/金鈞窯天藍釉紫斑缽,尺寸:寬17.5厘米,估價:HKD 1,600,000 ~ 2,800,000,成交價: HKD 1,000,000 ,成交時間:2019.11.27,拍賣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9年秋季拍賣會。
器施天藍色釉,紫暈泛有綠斑,釉質肥腴凝厚,口沿、內底及外底露胎。
5:北宋(960~1127)至金(1115~1234)黑釉刻劃花牡丹紋梅瓶,尺寸:口徑3.2厘米;底徑8.5厘米;高35厘米,估價:HKD 600,000 ~ 800,000,成交價: HKD 944,000 ,成交時間:2017.10.02,拍賣公司: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中國嘉德香港2017秋季五周年慶典拍賣會。
梅瓶造型挺秀、俏麗,品相保存完整,殊為難得。器頂置高梯形小環口,接細而短的束頸。圓肩,上腹鼓,下腹內斂,脛部修長略微內曲。足壁稍稍外撇,底為挖足較深的隱圈足,足心平。造型綜合特征符合陸軍先生《中國梅瓶研究》著作中的梅瓶樣式四31d<8>,大都為山西地區窯場燒造。
器里、外裹足滿施黑釉,正燒而成。足底澀胎,胎土白偏黃,瓷化度極高,堅致縝密,未施化妝土。外壁刻劃花裝飾兩層紋飾帶,幷以弦紋相隔。上為兩朵折枝牡丹,紋飾空隙處滿刻劃直線紋,下為三組卷葉紋。線條流利,一氣呵成,紋飾大方舒展。
6:北宋至金白釉刻劃花水波游魚紋盤,尺寸:直徑26.3厘米,估價:HKD 1,200,000 ~ 1,800,000,成交價: HKD 944,000 ,成交時間:2018.10.02,拍賣公司: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中國嘉德香港2018秋季拍賣會。
大盤敞口,折沿,淺弧壁,寬圈足,口沿包鑲金扣,金、白二色相得益彰,更顯尊貴。外壁光素,內壁刻劃水波游魚紋,以雙刻劃線表現紋飾輪廓,以篦劃紋表現細節,三魚游弋其間,簡潔靈動,意境祥和。構圖手法新穎,水波紋以盤心為圓點,向外呈輪狀散射出六層波浪,不同于常見的橫向構圖,風格別具,裝飾意味強。入手頗沉,胎體較一般定窯盤、碗略厚。胎白質堅,釉色牙白,純凈細膩,瑩潤悅目。
外口沿一圈刮釉,十分規整,寬度1厘米左右,與常見芒口不同,包口后猶見澀胎。在定窯產品中,此類器物有一定數量,一般稱之為“外刮釉器”或“寬芒口器”,窯址標本及兩岸故宮傳世藏品皆可見。有學者推測此類器物是采用“支圈仰燒法(或稱掛燒法)”裝燒的「注1」,即利用口沿外撇的特點,將坯體懸置于一種高體支圈上,層層迭置。如若仔細觀察,會發現此類器物外壁的流釉方向是從器底流向口沿,由此可判定仍是覆燒產品。外口沿的寬澀邊只是為適應不同支圈組合的需要,所謂“支圈仰燒法”,在技術上是行不通的「注2」。外刮釉器,為北宋中晚期至金代所產,素面居多。本品尺寸碩大,形制規范,不見變形,彰顯著精湛的技藝。釉美工精,品相完整,堪稱傳世珍品,極為難得。
7:金鈞窯青釉梅瓶,尺寸:高29厘米,估價:RMB 800,000 ~ 1,200,000,成交價: RMB 920,000 ,成交時間:2016.12.02,拍賣公司:北京宣石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6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鈞窯為我國北方著名瓷窯,在古鈞州境內,故名鈞窯,亦稱“均窯”、“鈞州窯”。所出鈞瓷以“釉具五色,艷麗絕倫”而獨樹一幟,古人曾用“夕陽紫翠忽成嵐”詩句來形容鈞瓷釉色靈活變化之微妙。鈞窯燒制歷史悠久,創燒于北宋,至明代仍十分興盛,宋代宮廷曾設立官方窯廠為內廷燒制御瓷,可見其品質之高。
本件梅瓶造型挺拔,小口溜肩,下漸收斂,足略向外撇,器底下凹成圈足,器形飽滿周正,曲線過度圓潤自然。通體滿施釉,止于器足,足沿一周無釉,器底露胎,質地縝密,為金元之際典型做法,時代特征鮮明。所施釉水為不透明的乳濁釉,釉層厚潤平滑,釉色雅致清新,恰在月白與天青之間,簡潔肅穆,韻味十足。民國時期陶瓷鑒賞家劉子芬著《竹園陶說》載:“古瓷不重彩繪,所有之器皆純色,市肆中人呼為一道釉。其實高貴之品,自以一道釉為古雅?!币源擞^之,可知言之有據。
另,本品瓶身修長挺拔,造型挺秀、俏麗,宋時稱為“經瓶”,作盛酒用器,明朝以后被稱為梅瓶,為鈞窯器中少見品種。近代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一書中描述道:“梅瓶口細而頸短,肩極寬博,至脛稍狹,抵于足微豐,口徑之小僅與梅之瘦骨相稱,故名梅瓶。”本品以其造型曲線之優雅典美,釉色之清新雋永,或有漫插梅枝花條,可平添雅趣,更以桌幾配之,益發相宜。
8:北宋/金鈞窯天藍釉葵口屈卮,尺寸:寬19厘米,估價:USD 12,000 ~ 18,000,成交價: USD 907,500 ,成交時間:2017.03.17,拍賣公司:佳士得紐約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7年3月拍賣會。
相關文章
山西臨汾窯瓷器鑒賞及特征
臨汾窯又稱為平陽窯,是山西南部地區最重要的窯廠,在唐宋朝時就已經開始燒造歷史,其中燒制的黑釉油滴釉瓷器還進入皇宮進行供奉。臨汾窯發展的重大原因得益于它的地理位置以及獨特的水源,附近有著豐富的瓷土資源和 ...
2022-06-29 09:00:01

元代鈞窯瓷器鑒定技巧
在元代瓷器發展中,鈞窯可謂是一馬當先,主要燒制日常的生活用具,其中鈞窯的盤子是元代瓷器生產量最大的品種之一。元代鈞窯燒制出的瓷器從其釉色上看,一般呈天青色或天藍色,少數會有紅色的銅紅釉斑塊的出現,其釉 ...
2022-08-08 09:00:01

鈞瓷哪個時期的產品價值更大
在瓷器收藏界中,常常流行這樣一句話:“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件”,由此可見鈞瓷的彌足珍貴。不過,在沉醉于鈞瓷稀美的同時,廣大收藏愛好者也需要對鈞瓷相關收藏基礎知識了然于胸,才能真正把握住良好的收藏機會。 ...
2022-07-16 12:00:00

何為宋代官窯瓷器怎么去識別
宋代官窯瓷器,官瓷代表著中國陶瓷藝術的最高成就,屬于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由官府直接營建。有北宋官窯、南宋官窯之分。官窯瓷器雖然在宋代瓷器中只占極少數,但是由于其所處地位和具備的優越條件,使它在當時燒造了 ...
2022-07-11 09:00:01

宋代五大名窯瓷器之鈞窯瓷器
中國古代陶瓷的生產有長達萬年連續不斷的生產歷史,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它的發展過程蘊藏著十分豐富的科學技術和藝術內涵,成為中國古代珍貴的文化遺產。從距今一萬多年前發明了陶器,到商周時期出現的原始青瓷,東 ...
2022-08-08 09:00:01

歷代陶器瓷器特點與價格
固然現在古瓷器的價高有今人吹捧的成分,但是作為民族的瑰寶也有它們非常寶貴的一面。古代沒有現代化工具。從陶土。彩料,釉料都是工人們開采出來研磨淘洗等等許多復雜的工藝。尤其是官窯器。制作難度之大,畫片圖樣 ...
2022-05-18 12: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