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到清各時期所使用的青花鈷料,燒出的青花有什么特征
來源: 發布時間:2023-06-16 瀏覽量:4212
元明清三朝各個時期所使用的青花鈷料是大有不同的,這當然與生產力的發展有關,但也與當時社會的審美發展與政治影響息息相關。那么這些時期所使用的青花鈷料具體有何不同,又各自有什么樣的特征呢?
先說元青花,其盛名美譽不遑多讓,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其中后期所使用的鈷料已較為先進。例如國內云、浙、贛等地的鈷土礦,其中極具代表性的就是“佛頭青”,燒制出的色澤青翠明艷,是元瓷上品。同時還有外國進口的鈷料作為原料,例如受到較大爭議的“回回青”,其燒制出的色彩沉郁婉麗,也是當時瓷器燒造常使用的鈷料。正是有了這些鈷料的發現與優化,為元青花的蓬勃發展創造了條件。
明青花所采用的鈷料多為蘇麻離青料,因其來自海上,量少價好,分厘難求,所以在使用上反有審慎之態,燒制時常有暈散現象,是其一大特色。在燒制完成以后,蘇麻離青料會深入瓷胎,如云如霧,深淺有致,濃淡不一,是天生的具有瓷器本真韻味的一種表現。同時,市面上有很多偽瓷器都打著蘇麻離青料的旗號,其鑒別要點就是一條,那就是蘇麻離青的濃淡不一而導致的瓷器表現有凹凸質感,特別是青料濃厚處錫光燦燦,奪人眼目,非近代能造偽。直到明末,蘇麻離青愈發稀缺,國產鈷料才重新走上青花舞臺。
進入清代以后,青花鈷料廣泛采用國產,例如雍正就對浙料情有獨鐘,其燒造出的色澤以明麗穩重為主,不多變化。而康熙時的瓷器燒造則多用朱明料,聽之新穎,即常言中的翠毛藍,更有雍容之風,燒造出的瓷器常貼釉面,沒有漂浮不定之感,如翠眸點漆,別具美學價值。但及光緒,時運不濟,不僅國產鈷料或倒閉或倒退,而且科技發展,化學鈷料開始被運用于瓷器燒造中,洋藍當道,色浮而不穩,這與鈷料選用是分不開的。
總的來說,元明清三代青花瓷器鈷料的選擇就大有不同,元青花重國產鈷料,偏向色澤明艷。而明青花因有蘇麻離青的使用,造成了深淺不一且帶錫光的特征。最受歷史影響的是清青花,優質鈷料枯竭,化學鈷料加入,造成了青花燒造的諸多問題,如浮彩等。
元代到清代各時期青花瓷器精品欣賞及拍賣成交價格:
1:元14世紀青花如意印花纏枝牡丹紋菱口盤,尺寸:直徑45.7厘米,估價:USD 200,000 ~ 300,000,成交價: USD 4,197,000 ,成交時間:2014.03.18,拍賣公司:紐約蘇富比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4年3月拍賣會。
2:明宣德青花纏枝花卉紋高足盤,尺寸:13.2×6厘米,估價:RMB 2,600,000 ~ 3,600,000,成交價: RMB 4,197,500 ,成交時間:2019.11.16,拍賣公司:北京誠軒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9年秋季拍賣會。
此品品種珍罕,查閱國內外公私收藏著錄,僅故宮博物院和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各藏一件,其中故宮博物院藏品口沿磨損,據故宮專家指出,“但作為我院官窯宣德青花器中唯一一件高足盤,仍然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性”。故此品種的稀缺可見一斑。
高足盤器形特殊,盤心內凹成臍,內外壁均以青花為飾,內壁和足脛飾海浪紋,盤心、外壁和盤背繪纏枝花卉紋,高足飾朵花,白釉潤澤泛青,青花發色濃艷沉穩,蘇麻離青料特征明顯。
明初青花瓷器中,有一類無論器形或是紋飾,均明顯受西亞地區金銀器或陶器的影響,與傳統風格截然不同。拍品所繪海浪紋為宣德時期常見,屬于傳統紋樣;但外壁飾纏枝花卉紋則與傳統畫法有別,尤其纏繞的卷葉彎曲而細長,形似新月,而同時期仿西亞風格的瓷器如雙活環耳扁平大壺、花澆、綬帶耳扁瓶等亦繪有相近紋飾,因此拍品應亦為受西亞造型、紋飾影響的同類器。
3:明永樂青花纏枝花卉紋折沿大盤,尺寸:直徑37.5厘米,估價:RMB 3,800,000 ~ 4,000,000,成交價: RMB 4,140,000 ,成交時間:2019.12.28,拍賣公司:廣州華藝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9秋季拍賣會。
如果說元代青花以襟闊豪邁,昂揚蓬勃的姿態創造了青花瓷器大規模燒造的拓荒時代;清代青花以其嚴謹的格律和精致的繪畫鑄成了青花瓷嚴謹成熟的藝術典范,那么永樂時期青花瓷器,則與宣德青花一道,在明代開創了中國青花瓷雋永秀美,靈動鮮活的黃金時代。
此件青花大盤為明代永樂青花之典型器物,盤口折沿,淺弧壁,廣底圈足,砂底無釉。通體繪纏枝青花花卉紋飾。折沿繪一周纏枝靈芝紋,內壁繪纏枝牡丹紋,盤心菱形開光,內繪三朵扁菊紋。構圖疏朗,以進口青料繪制的青花紋飾發色濃郁純正,伴有漂浮現象。足內細沙底,露胎無釉,可見胎土淘煉細膩,為明永樂時期典型特征,是器造型精巧樸實,青料色澤鮮艷,釉色瑩潤。作為明代青花大發展的永樂青花,其造型圓潤、靈巧、清秀,不但繼承了前朝器形,還吸收了大量外來的元素,是為明代青花瓷器之精品。
4:清雍正青花寶相花三多八寶折沿大盤,尺寸:直徑45厘米,估價:RMB 2,600,000 ~ 3,600,000,成交價: RMB 4,140,000 ,成交時間:2013.12.04,拍賣公司: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3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
鈐印款識:“大清雍正年制”款。
拍品造型端莊規整,恢宏大氣。當時多用于皇宮筵席、特定隆重之祝祭及菜肴繁多的場合,諸如宴請數千老翁與皇帝共賀壽誕佳節的“千叟宴”。此種滿族宴請習俗沿襲了蒙古與西藏之共同進餐的傳統形式。
拍品胎骨堅致,釉質瑩潤,青花發色鮮艷,點染畫法,具有鮮明的景德鎮御窯廠仿明早期青花瓷特點??谘乩L海水浪濤紋,盤心飾蓮心環飾纏枝蓮紋,此乃來源于永宣時期綬帶葫蘆式扁瓶上的紋樣,具有濃郁的伊斯蘭風格。外壁所繪六組折枝花果紋則是對永宣同類大盤的忠實摹仿,而內壁一周纏枝蓮托八寶紋卻是融匯了佛教經典的色彩,這就是雍正皇帝摹古思想的體現,在摹古中創造新意。
盤口折沿,淺弧腹,圈足。內口沿飾一周海水紋,內壁繪纏枝蓮托八吉祥紋,青花紋飾清晰,毫無暈散。盤心為一朵八瓣寶相花,瓣尖各對應一朵纏枝蓮花,每朵蓮花的枝葉又各自卷曲成葫蘆狀。盤外壁繪六朵折枝花果,分別為蓮花、桃、葵花、石榴、梅花和枇杷,寓意祥瑞。盤底圈足處可見胎質堅硬細膩,修足規矩圓滑,足內雙圈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與素以小巧雅致著稱的主流風格比較,本類大盤是為雍正官窯當中之特別品種,口徑在45厘米以上的近似者尚有四類,其盤心分別青花繪瓜瓞連綿圖、云龍捧壽圖、穿花翼龍圖、青花礬紅海水云龍圖。后三者均被乾隆官窯所沿襲,見于傳世,而本品與瓜瓞連綿圖者則為雍正一朝所獨有,堪稱曠世絕響。
5:明正統青花宮苑樓閣高仕圖葵口大碗,尺寸:直徑29.6厘米,估價:RMB 3,600,000 ~ 4,600,000,成交價: RMB 4,140,000 ,成交時間:2019.12.04,拍賣公司: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北京保利2019秋季拍賣會。
明代宣德之后成化之前的正統、景泰、天順三朝,共28年,歷時雖短暫,但政局動蕩,各業雕零,影響到景德鎮窯業之發展。其間官窯燒造情況不甚明朗,至今未見書寫三朝年號款的實物,故古陶瓷學界稱之為“空白期”。 同時,宣德之后,大明皇朝實施嚴格的海禁政策,昔日下西洋的寶船不再,自然無需燒造專門賞賚西洋番國的瓷器,景德鎮御器廠僅需燒造滿足宮廷之需即可,必然導致此時窯業規??s減。因此,此時官窯燒造依然斷續進行,并非全部停止。例如《明英宗實錄》記載,正統六年(1441年)五月己亥“行在光祿寺奏……其金龍金鳳白瓷罐等件,令江西饒州府造”。 又《明史?食貨六?燒造》載,正統六年“宮殿告成,命造九龍九鳳膳案諸器,既又造青龍白地龍缸。 王振以為有璺,遣錦衣指揮杖提督官,敕中官往督更造。”后來,景泰五年(1451年)有減饒州歲造瓷器三分之一的記載;天順元年 (1457年)曾派中官赴景德鎮督燒瓷器;天順三年(1459)又有將原定燒造13.3萬余件的瓷器準減8萬的命令。造成官窯青花瓷器生產衰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戰亂頻繁,宮廷的爭權和社會經濟的衰敗,固然是很重要的原因,但帝王興趣愛好的轉移,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朱祁鎮兄弟二人顯然沒有其父輩的才情,癡迷陶埏之事。
優秀的工匠和技術便流入民間,以致民窯之生產日趨鼎盛,更具活力,這就是當時民窯精品得以產生的根本原因。由于工匠與技術來源于御窯廠,為了防止民間僭越,內府禁止民窯燒造和官窯器式樣相同的青花瓷器,據《明英宗實錄》載,正統三年(1438年)十二月丙寅“命都查院出榜,禁江西瓷器窯場燒造官樣青花白地瓷器于各處貨賣,及饋送官員之家。違者正犯處死,全家謫戌口外?!币虼?,此時民窯與官窯的面貌區分應該非常明確。
本品正是這一時期民窯高檔器皿的優異代表,此式菊瓣形大碗是正統一朝始見的特色造型,凡此造型的大碗皆是工致質精、青花妍麗之物。其呈十五菊花瓣形,婉轉優美,胎薄質堅,釉質厚潤微泛淡青,外壁上下分別繪以浪濤紋和回紋,中間則是通景仙山樓閣圖,云氣翻卷,樓閣隱現,芭蕉迭石與欄桿古松分別點綴其中,碗內心繪一高士閑歇溪邊,凝望前方,似深思,似陶醉,予人觀之頓入“坐看云起時”之空明靜秀的境界。內壁四面對稱繪畫松柏與芭蕉翠竹裝飾,布局新穎獨特,亦為空白期所僅見之特色。
本品青花色澤濃妍鮮麗,畫筆靈動,沿襲明初常見的一筆勾勒法而又有所變化,特別是中鋒運筆所繪的流云和人物,具有獨到之處。所畫云層常迷漫天際,或從地上涌起,繚繞于亭閣之間,營造出一種亦仙亦幻的氣氛。云紋的輪廓線寬廣,沿著粗線內側再用細筆劃數層連接的弧狀云紋或渦狀云,至景泰以后,演化為彈簧狀,而且,筆法也更加潑辣恣肆,層數也更多,日本陶瓷界稱之為“云堂手”,為三朝所獨有。所繪人物大都活動在云霧幻境之中,仙氣飄逸,一洗明初瓷繪人物題材的拘謹與生硬,予人深刻感知窯工自由創作、無拘無束的愜意。
本品保存完美,品質佳良,與宣德時期御瓷幾無差異,依然秉承御窯之工藝燒造,足以代表彼時高檔瓷器的面貌。
6:明宣德青花云龍紋缽,尺寸:直徑27.5厘米,估價:RMB 2,800,000 ~ 3,500,000,成交價: RMB 4,140,000 ,成交時間:2019.06.04,拍賣公司:北京大羿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9春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款識:『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此件缽為厚壁,微撇口,弧腹,臥足。外壁從上至下依次繪海水紋、云龍紋、蓮瓣紋,龍形威猛,閉口鼓目,為宣德龍紋之典型??谘乩L海水江牙一周,氣勢非凡;缽內施細膩白釉。青花發色濃艷深沉,所繪云龍生動繪畫技法嫻熟,青花線條凹陷深入胎骨,青花自然暈散,多處現鐵銹斑,胎質滋潤堅實。龍似在蒼茫海中游,龍首須發飄揚,四肢伸張,呼之欲出。宣德時期,有『諸料悉備,青花為貴』之說。宣德時青花多用『蘇麻離青』料,線條間往往有暈散現象,有如水墨畫的墨暈,加上錯落有致的黑色斑點,使畫面產生了非同凡響的藝術效果。
有明一代,缽這一器形為宣德獨有,或專為藏傳佛教供奉而燒造?!豪彙蛔质欠鸾淌①A器的譯音,多為僧人所用。宣德皇帝崇信藏傳佛教,大批藏地僧侶紛紛入京師朝供,瓷質佛教器物應運而生。兩岸故宮博物院均館藏有類似器,可資比較。
7:清乾隆青花纏枝蓮紋貫耳瓶,尺寸:高35厘米,估價:RMB 3,500,000 ~ 4,500,000,成交價: RMB 4,025,000 ,成交時間:2012.05.12,拍賣公司: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中國嘉德2012春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乾隆本朝。
六方貫耳瓶為清代官窯經典陳設器,始于雍正朝,乾隆朝繼承并發揚光大。其品種除了青花外,亦見有單色釉者。
本瓶外形敦實,線條硬朗,氣勢恢宏而尊貴。六方的造型別致精巧,因不能直接拉坯而成,故工藝復雜,成型不易。外壁紋飾自上而下繁密鋪陳,口沿外為卷草紋,下垂如意云頭紋,頸部為一周巴洛克式的西洋花卉紋,兩側的貫耳上亦滿鋪纏枝花卉紋。肩部和腹部為纏枝蓮紋,肩腹相接處上繪水波紋,下垂如意云頭紋。下腹圍一周變體如意云頭紋,頸部為纏枝靈芝紋。紋樣繁而不亂,上下六層紋飾皆以明顯的留白相隔,層次清晰,主次明朗,對比鮮明,青花色澤濃艷,可以仿蘇麻離青顯得古風四溢,予人極佳的視覺效果。
由于乾隆朝陳設瓷器的紋樣極為豐富,在一些品種中,各種裝飾紋樣可以在一定的范圍內自由組合,使得格式化的裝飾由此變得多樣化,六方貫耳瓶即屬此類。從傳世品看,其裝飾組合主要有四種,一種見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院藏品,其主題紋樣為折枝花卉紋,六棱之間留白明顯,頸部紋樣為海水紋,邊飾中有回紋。此種青花六方瓶最為常見。第二種見于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主題紋樣為纏枝蓮紋,貫耳上飾海水紋,邊飾中亦有回紋。第三種為中國嘉德2003年秋季拍賣會第1466號拍品,主題紋樣為纏枝蓮,蓮花中心有團壽,雙耳飾二方連續回紋,口沿、肩部、脛部亦皆有回紋裝飾。第四種即為本品,頸部為西洋式花卉紋,雙耳為纏枝花卉紋。此類紋樣極為罕少,公私收藏中暫未見與本瓶完全相同者。
8:明崇禎青花百子圖大筆海,尺寸:高20.4厘米;直徑25.5厘米,估價:RMB 3,000,000 ~ 4,000,000,成交價: RMB 4,025,000 ,成交時間:2014.06.05,拍賣公司: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4春季拍賣會。
備注:廈門文物商店舊藏,明末清初時期景德鎮窯業制作展現出嶄新的時代風貌,瓷器的諸多紋飾蘊涵濃厚的文人氣息,題材之特別,內容之豐富,均開一代未有之奇。當時作為高檔瓷器的主要消費群體—文人、官宦,他們的審美觀念深刻地影響了瓷器的造器與裝飾圖案,從而令瓷器成為反映社會變遷的直接載體,明顯地在瓷畫中留下他們的品味。作為文房清玩之一的筆筒,于此時期突破傳統材質的局限,以瓷為胎,開始大肆燒制,并且紋飾題材刻意迎合社會風尚的需求。其中以人物類的題材最具特色,體現出高超的制瓷水平與鮮明的文人意趣。對此,晚清寂園叟于《匋雅》卷上有評:“明瓷青花人物,以筆筒花觚為甚詼詭”、“明瓷青花筆筒,往往凹雕一圍填以影青。畫筆工給無款識,瓶觚亦然”。且據相關歷史資料證實,此類大筆海,現存世極為稀少,故為極其罕見的百子戲嬰巨幅青花圖作品。 此件筆海周身筆直,體型碩大,口沿一周無釉,底部堆塑辟邪瑞獸形足,為目前所見瓷制的最大形筆筒。周身畫八十七個童子,琴棋書畫、放風箏、演戲、捉迷藏等,眾童子神態生動,栩栩如生,青花青翠艷麗,為青花筆筒之極品,極為罕見。此品種并非明晚期流行的筆筒式樣,更加珍罕;通體施白釉,外壁通景式布局,以青花繪百子嬰戲圖景。其胎色白凈,釉質晶瀅,釉色白中閃青,青花色料采用石子青,呈色穩定,青花發色青翠艷麗。百子圖顧名思義,有祈求多子多孫,人丁興旺之意。此件筆海呈色艷麗而沉著,構圖錯落有致,層次分明,人物眾多,場景,山石,樹木以及孩童衣著款式、顏色、游戲的內容多變,輪廓線條清晰。全景猶如一幅長卷的風俗畫,筆意生動,筆觸纖細精致,青花發色鮮麗明快,具有明、清交替的時代特征,為崇禎青花頂級上品。 明末清初之際,戰亂頻發,人口急遽大量減少,景德鎮官窯處于停廢狀態,僅有民窯繼續生產,崇禎青花正處于從萬歷后期到清康熙前期的轉折點,許多畫家去景德鎮謀生,以泥刀代筆,出現了許多驚世之作,對這個時期的瓷器一般有細器和粗器之分。 在此種社會背景下,以求子繁衍為主題的瓷器裝飾題材,承接嘉靖嬰戲圖之風,流行一時,成為十七世紀中國藝術表現的一大特色。明清筆筒為中國古典文房藝術品中極為重要的門類,而明清筆筒的大宗產品當推瓷器,由于其燒造相對簡單,產量高,故傳世品較多。而瓷制筆筒始于明代嘉靖、萬歷年間,但傳世品中極難一見,崇禎筆筒,亦體型款式尤為特殊者,更加稀少。
9:清雍正青花纏枝花卉如意披肩蕉葉紋折肩云耳盤口尊,尺寸:高33.8厘米,估價:RMB 3,500,000 ~ 5,000,000,成交價: RMB 4,025,000 ,成交時間:2018.11.24,拍賣公司:中貿圣佳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8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鈐印款識:款識:“大清雍正年制”楷書款。
雍正時期景德鎮御窯廠“選料奉造,極其精雅”,制瓷工藝達到了歷史上又一個新的顛峰。清人藍浦在其《景德鎮陶錄》中提到:“陶至今日,器則美備,工則良巧,色則精,全仿古法先花樣品式,咸月異歲不同矣。而御窯監造,尤為超越前古……”以此來評價雍正官窯,當屬公允之論。
此件青花佳作造型端莊,硬折肩式的輪廓線條極具雍正官窯之特色。青花色澤凝重典雅,筆觸精細纖柔。器身分層裝飾回紋、蕉葉紋、纏枝蓮紋、如云頭紋,注重與器型的完美結合,按照器物的形體,配以疏朗的構圖。外底署“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此器制式頸附雙耳者稀少,且多為窯變釉品種,以青花為飾,傳世鮮見。
相關文章
嘉慶瓷器底足特征是什么
嘉慶時期,清政府的實力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不僅國勢衰弱,且很多傳承也大不如前??梢哉f,康雍乾時代的輝煌已經成為歷史,大清朝已經不復之前的榮耀。經濟的衰退直接在瓷器的燒制上體現出來。為了節省開支,清政府不 ...
2022-06-03 18:00:00

清代綠地粉彩瓷器賞析
粉彩是清朝時期獨創的一種瓷器,這種瓷器因為是釉上彩的一種,且含有玻璃白粉而得名,為現代收藏者十分追捧的一種瓷器。在康熙朝時期,粉彩處于創燒時期,這個階段的粉彩還不成熟,很多技能都沒有掌握完全,因此真正 ...
2022-06-07 12:00:01

明山水紋瓷器發展歷程及收藏價格
將中國傳統國畫中的山水紋技法運用于瓷器上的山水紋瓷器是很有代表性的,特別是在明代青花瓷中,山水紋技法體現得尤為出色,將這兩種藝術融合得非常完美。所以在明代瓷器中,以山水紋為主題的瓷器占了很大的比例。那 ...
2022-12-17 18:00:00

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
《韓熙載夜宴圖》,五代,顧閎中,絹本工筆設色,手卷,縱28.7厘米,橫335.5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韓熙載夜宴圖》是中國畫史上的名作,五代大畫家顧閎中所作,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它以連環長卷的方式描摹 ...
2022-06-27 12:00:01

清乾隆粉彩涂金福壽圖天球小瓶
自古伊始,桃乃吉祥長壽之征,桃枝且能避邪。孔子的《詩經·國風》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等句,以繁盛桃花贊譽美滿幸福?!短一ㄔ础沸蛑惺?,武陵漁人溯溪前行,入桃花林,通山中小洞,達世 ...
2022-05-24 18:00:01

湖南醴陵國宴瓷的誕生始末
國宴是國家領導人招待國家重要客人的宴會,國宴是國家領導人招待外賓,以及政府的名義外國援華人員,以及為國家做出突出貢獻人士的宴會。在中國人民大會堂舉辦的國宴是以國家的名義進行的。國宴的規格積極高,當然政 ...
2022-05-27 12:00:01
